在火车站、机场以及出入境口岸通过查验入口时,都采用了人脸识别系统,自动识别身份信息;在超市的自助收银柜台,也出现有刷脸识别支付的场景。随处可见的人脸识别应用,给人们出行和消费等生活方式带来了改变。那么,人脸识别的依据是什么?
首先,人脸识别要检测验证是否为真的操作,也就是活体检测。在人脸识别的系统中,活体检测运用人脸的关键点定位和人脸追踪等技术,判断出其真伪,防止照片、面具、屏幕翻拍等伪造的面相,确保是真人的真实操作。
其次,人脸特征值代表着每一个人面部特征所组成的信息集,每张脸都有不同的特征。人脸识别系统对海量人脸特征进行学习,借助输入图像并提取出可区分不同人脸的特征值并建立数据库。每个人的脸部特征在算法中都有一组对应的特征值,成为进行人脸比对的依据。从一个人的面部特征提取出的特征值,在他本人的特征空间里距离很近,其他人的脸部特征在其本人的特征空间里相距较远。举个例子,路人甲的特征值是5,人脸识别系统识别后,3-7以内的特征值认为符合本人,超出3-7许可范围以外,就不再是同一个人的认定。通常人脸识别系统用特征值来识别两张脸是不是同一个人。
最后,人脸比对。人脸比对通常设置的比对模板有:人脸1:1、人脸1:n、人脸m:n。根据以上其中一项的人脸比对模板,设定比对方式,在人脸识别以后,根据系统算法得出个人特征值,和储存的人脸特征值进行比对,符合本人特征值要求,即通过比对认定是同一个人,相反特征值不符合要求,人脸比对失败,不能认定是同一个人。
活体检测,人脸特征值以及人脸比对这一过程,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人脸识别系统的工作过程,也是人脸识别的依据。